1971 年,台湾的摩托车年生产总量已达15 万台以上,加之其替代产品汽车的需求日增,各厂家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遇到困难,其行销策略已渐渐开始转移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①强调摩托车的载重量。摩托车原以速度取胜于脚踏车,成为多数人的交通工具,目前摩托车的广告文题已渐渐转变为运输工具,以此为销售中心,吸引了一大批小型企业和半劳力工人的购买力。
②强调摩托车的荣誉性。摩托车在都市曾是白领阶层的交通工具,渐渐地也成为乡镇购买者心目中的象征性产品。它不但代表购买者的成就,也代表购买者的地位。基于这一点,广告的表现以乡土气息为主,尤以方言最多,诸如“赞!”、“三阳摩托车全省跑透透”等等。
③强调摩托车的娱乐性。摩托车的广告及销售以年轻人为对象,在广告表现上以气氛情调为主题,借以吸引顾客。新三东摩托车的广告曾以一女人的乳房为山峰的化形图片,一部摩托车拾坡而上,旁边写道:“爬山、郊游、舒适!”,企图通过性感广告引起读者注意,从而扩大购买市场。